子宫是女性特有的器官,也是女性身体里最怕冷的地方。
冬天,子宫的寒,开始“报复性”地通过各种症状展示出来,比如痛经、闭经、手脚冰凉、夜尿频多、难受孕等等,都可能与之相关。
向左滑动查看梅姐图片
在深圳妇幼保健院扎根一线妇科临床超过30年的肖道梅医生,患者口中的“梅姐”,在这方面疾病的调治上积攒了丰富的经验,对于护理子宫,也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下面她和大家分享一下。
01
中医所说的“子宫”与西医所指的子宫不同,通常称为“胞宫”,其实它的范围要更大些,包括子宫、卵巢、输卵管等多个器官。
子宫受到寒冷的刺激,就易因寒冷邪气侵袭和停驻而出现宫寒。
“宫寒”的初始症状可表现为:
●腹冷肢寒;
●性欲淡漠;
●小便频数或失禁;
●面色晦黯;
●白带清稀量多;
●月经失调,痛经得热则缓和;
●脉沉紧、舌苔薄白多津
02
俗话说,宫寒不是病,不调就多病。
梅姐表示,如今在临床中很多女性患者都有一些共性,多多少少都存在阳虚的情况,宫寒又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它跟很多疾病都有密切的关系:
1.月经病: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经行浮肿、经行泄泻;
2.妊娠病:胎漏(妊娠期内少量出血)、胎动不安(腰痠腹痛,胎动下坠)、小产、胎萎不长、胎死不下、妊娠腹痛、子宫内膜薄、输卵管堵塞等;
3.产后病:产后腹痛、产后身痛、产后恶露不绝、产后小便不通;
4.其他妇科病。
在梅姐众多的调理案例中,除了乳腺类疾病女性外,最多的就是处于备孕期,但又因各种复杂原因始终未能如愿的女性,比如子宫内膜薄、难受孕的女性。
诊室故事
子宫内膜薄难受孕
一位女士,之前由于意外怀孕,做过人工流产手术,该女士跟大部分年轻女孩一样,喜欢瘦身、爱喝冷饮爱吃水果,加上晚睡等不良的生活习惯,流产后又没有好好注意调理,导致一直存在痛经、月经不调的情况。
后来到了她想要生宝宝的年纪,她却迟迟无法受孕,加上丈夫也有一些身体方面的情况,两人想尝试做试管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
此时医生发现她子宫内膜较薄,难以完成受精卵着床,无法做试管。他们多方看诊,中西医都看了许多,仍然未能如愿。偶然间打听到梅姐,于是前来就诊。
梅姐是针灸医生,她很少给患者开具中药。她用她小小的银针,帮助患者从外而内地疏通她的经络、调整她的气血。由于她怕冷、手脚较凉、经痛和经量少,梅姐还给她施行温针+姜灸等外治方法,温通经络,散寒散瘀。
梅姐表示,女性的子宫是孕育新生命的地方,如同阳光之于万物生长,子宫有“寒”,就得以灸“温”之,同时针灸又促使气血流通继而充盈,使得子宫内膜内生,营造好了“温暖的窝”,胚胎才能安稳地在这里“住”。同时产后,妈妈的身体也不致于透支和虚损厉害。
03
“寒”的反义词是“热”,而在中医的调理中,对付寒症,当然是“寒者热之”,这是调理宫寒的大原则。
晒背
宫寒的女性多阳气不足,而晒太阳是最好的补阳方法,而晒太阳最好的是晒背。
上班没时间晒背,可以利用午休或周末多晒晒。
晒背时长:一般推荐30~60分钟为佳;第一次晒背不必太长,20分钟起,后续根据自身耐受性慢慢增加时间。
艾草泡脚
冬天可用艾草20克、桂枝20克、生姜20克煮水泡脚,泡至身体微微出汗即可。
艾灸小腹
艾灸是温阳的最佳方法之一,可艾灸神阙穴、三阴交、关元穴等穴位(孕期不宜)。
食疗调理
适当运动
中医有“动则生阳”之说,运动可以改善体质。每天快步走30分钟以上,能够提高子宫血液循环的速度,改善阳虚的症状。
此外,生活中还要注意小腹、腰部和双脚保暖,不要做“冷美人”;最重要的是饮食避开寒凉,不要贪凉好冷。
医生介绍
简 介
原深圳市妇幼保健院针灸科退休医生,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中医针灸及中药治疗经验,解除了无数病患病痛,因口碑好、医术精湛,所有病友亲切称之为“梅姐”。
擅 长
1.乳腺类:非哺乳性乳腺炎、哺乳性乳腺炎、乳腺增生;
2.生殖、泌尿系统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严重痛经)、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多囊卵巢综合症、试管婴术前调理、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痛、产后身痛等多种慢性疾病中医治疗;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尿频尿急、男性不孕不育、慢性泌尿系统感染、尿路结石;
3.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发烧、慢性咳嗽、哮喘、慢性鼻炎;皮肤类:慢性寻麻疹、湿疹、带状疱疹;
4.消化系统:急慢性胃肠炎、胃肠道功能紊乱、急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
5.痛类:肩周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高尿酸血症,强直性脊椎炎,椎间盘突出、颈肩腰腿痛、手足麻木、痛症;
6.其他类:小儿厌食、消瘦、小儿呼吸消化道系统疾病;失眠、静脉曲张、小腿抽筋、急慢性脓肿,脓疡,伤口长期不愈合;埋线治疗减肥、多囊卵巢综合症、糖尿病等特色治疗。
出诊安排
固生堂深圳香竹分院:周二、四、六上午下午
固生堂深圳华强分院:周三、五、日上午下午
*出诊时间若出现变动,请以固生堂预约小程序为准
提醒:本文为医学科普,供读者参考学习,中医看病需辨证论治,如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注:文章配图来自123rf.com.cn正版图片库、千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