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生堂中医
icon > 新闻动态

中国中医药报头版头条刊发《让百姓在家门口看上好中医》,报道固生堂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2024-01-04
发布者:固生堂中医
分享到:

2024年1月4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的中医药行业惟一的权威大报——《中国中医药报》,头版头条以《让百姓在家门口看上好中医》为题,专题报道固生堂成立全国专家委员会、促进优质中医资源下沉,点赞固生堂积极推动中医医联体建设,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成为了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典型“样本”。

中国中医药报头版头条报道-1(无码版).png

原文刊登如下:


2023年12月24日,世界中联医联体工作委员会基层中医药发展研讨会在广州召开,固生堂携手国医大师等专家成立全国专家委员会,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


当前,偏远地区的老百姓在寻求大医院医疗服务时面临诸多困难,有些需要预约数月甚至跨越数百公里才能看上名中医。此外一些患者为求放心,常见小病也扎堆到大医院,导致检查费用高昂。


医联体建设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2023年12月24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医联体工作委员会基层中医药发展研讨会召开,固生堂中医连锁管理集团携手国医大师等中医药领域专家学者成立全国专家委员会,由国医大师周岱翰、施杞担任名誉主任委员,积极推动基层中医医联体建设工作。


会上,专家们纷纷倡议,各地要加快推进优质中医资源下沉基层,把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解决在家门口。


共建医联体,让优质中医资源“沉”下去


如何让优质中医资源延伸到基层?如何扩大基层中医医联体的覆盖范围,让人人都享受到优质中医资源?针对这些老百姓看病就医“急难愁盼”的问题,与会专家聚焦让资源技术多跑路、病人少跑路开展了广泛探讨。


“现在有些医院越建越大,不仅需要大量的投资,还让本来可以在基层就诊的病人也大量涌向高层次的医疗中心”,国医大师施杞认为,将三级医院、中医药院校的专家学者与基层医疗资源相结合,可以有效改变这一现象。


把门诊部通过医联体的形式开到社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少花钱、少跑路,享受到好中医的医疗技术。广东省中医院与固生堂中医连锁管理集团的合作成为典型样本。


自2016年起,广东省中医院与固生堂合作共建医联体,将医院的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形成了“首诊在社区,大病危重转本院,康复回社区”的三位一体的模式,大大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这里看病不用排队,花的钱能报销,还有我之前在省中医院看的专家坐诊,来一次就认准这里了。”家住广州市的欧婆婆如今一家三代人都在固生堂门诊部看中医。


“这里挂号费用跟公立医院一样,号源也没那么紧张,离家又近,看病终于不用再去大医院‘抢’医生了。太方便了!”广州市民杨先生对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好中医赞不绝口。


像这样受益于基层中医医联体模式的老百姓不在少数。据了解,固生堂采用这种合作模式,已与20多家单位共建医联体。为进一步促进中医医联体合作,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本次研讨会上成立了固生堂全国专家委员会,集聚了5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领域专家学者。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就医体验。世界中联医联体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固生堂集团董事长涂志亮表示,委员会的成立会让全国中医药智库的力量更集中,实现国医大师与基层医师的全面连接联动,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改善老百姓全链条的就医感受,同时将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和学术经验下沉到基层,促进中医药人才培养,把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贯穿改善医疗服务全过程。


科技赋能,把好中医“送”到百姓身边


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开展线上诊疗服务是解决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足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而且方便边远地区、出行不便的患者能够在家中接受诊疗和复诊。”与会专家在讨论科技赋能中医服务时,特别关注如何让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和服务质量在边远地区得到进一步提升。


如何将基层看病难的“最后一公里”变为“最好一公里”?科技赋能诊疗可以打破医患之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把好中医“送”到百姓身边,让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均等化。固生堂就是“互联网+医疗”在基层扎根的一个缩影。


据悉,固生堂已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进军中医AI大模型,共创研发“固娃”智能医疗助手,计划推出舌诊仪、脉诊仪等中医智能辅助装备,并努力在大模型基础上构建中医垂直领域的AI模型上下功夫,预计未来5-10年,AI中医大脑的能力可以接近中级到高级中医师的水平。


“大数据、数字化、智能化和工程化将引领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和突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刘良认为,当下的人工智能技术,既为中医药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良好的实现路径,也一定会让看病就医更加便捷、让老百姓更舒心。



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