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生堂广州-省中医王立新主任】头痛就忍一忍?危险!这几种头痛不能硬扛

发布者:固生堂中医

2025-08-19

分享到:


头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很多人觉得“忍一忍就过去了”,甚至随便吃片止痛药应付。


但实际上,头痛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尤其是某些特殊类型的头痛,硬扛可能会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今天,我们邀请广东省神经内科的王立新主任,为大家科普头痛烦恼如何解?


1

这些头痛千万别硬扛!


1. 突发剧烈头痛——“像被雷劈了一样”


如果突然出现剧烈头痛,疼痛程度前所未有,甚至伴随恶心、呕吐、意识模糊、肢体无力等症状,可能是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梗的征兆。这类头痛往往来势汹汹,必须立即就医,否则可能危及生命!


2. 头痛伴随发热、颈部僵硬


如果头痛伴随高烧、脖子僵硬、畏光、皮疹,甚至意识模糊,可能是脑膜炎或脑炎的表现。这类疾病进展迅速,必须尽快治疗。


3. 头痛逐渐加重,伴随视力模糊、呕吐


如果头痛逐渐加重,尤其是早晨更明显,伴随视力下降、恶心呕吐,可能是颅内压增高的表现,需警惕脑肿瘤或脑积水,务必尽快检查。


4. 外伤后头痛


头部受到撞击后,即使当时没有明显不适,但后续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嗜睡等症状,可能是脑震荡或颅内出血,不可掉以轻心。



2

压力性头痛大爆发


每逢暑假,诊室里总挤满了眉头紧锁的学生——检查单翻来覆去,“未见明显异常”的结论下,头痛却真实存在。


这并非个例,研究显示,青少年复发性头痛患病率已高达20%-30%,紧张型头痛更是主力军,暑假这个本该放松的时段,反而成了“头痛季”的爆发点。


为何头痛盯上了年轻学子?
压力变形记:考试落幕,升学压力却未消散。


哈佛医学院研究指出,慢性压力会长期激活“战斗或逃跑”系统,导致头颈肌肉持续紧张,如同无形枷锁引发疼痛。暑假作业、课外班无缝衔接,大脑始终紧绷。


屏幕的“甜蜜陷阱”


暑假成为“屏幕时间”高峰。长时间紧盯电子设备,睫状肌持续收缩引发视疲劳,蓝光更干扰褪黑素分泌,打乱睡眠节律——而睡眠紊乱是国际头痛协会明确列出的头痛诱因。虚拟世界的沉迷,带来真实的头痛。


作息的“自由落体”


假期打破校园规律。熬夜刷剧、游戏,早餐变成“早午餐”,生物钟混乱直接影响大脑中调节痛觉的下丘脑区域,使疼痛阈值降低。


身体的“静默抗议”


户外活动锐减,空调房久坐,颈椎长期保持不良姿势,肌肉僵硬劳损刺激神经;沉迷游戏忘了喝水,轻度脱水直接减少脑脊液缓冲;咖啡奶茶当水喝,血管反复扩张收缩——身体正以头痛发出抗议。


两个学生案例


1.小林的“未完成焦虑”


高二学生小林,暑假被各类“衔接班”填满。每晚挑灯夜战,头痛如影随形。检查一切正常,但每当翻开习题册,太阳穴就突突直跳。这是典型的紧张型头痛,是大脑对持续高压的物理性呐喊。


2.晓雯的“数字假期”

大学生晓雯,假期彻底“宅”化。每天游戏、追剧超10小时,常熬至凌晨。头痛从眼眶后蔓延至整个头部,伴随恶心。减少屏幕时间、调整睡眠后,头痛明显缓解——这是,屏幕综合征,与作息紊乱共同作用的苦果。


3

中医如何治疗压力性头痛?


年轻人的压力性头痛,其实是紧张性头痛的一种,它还会伴随失眠、记忆力下降、眼睛干涩等症状。中医辨证多与肝郁、脾虚、肾精不足有关。

1. 中医内调


在治疗上,中医会根据孩子所属的证型,进行辨证论治,予以疏肝解郁、健脾益血、补肾填精,让孩子在暑假里调节好体质,以应对新学期再次袭来的繁重的学习任务。


2. 针灸治疗


针灸是调理头痛的重要的外治方法,尤其是头痛发作期,针灸对神经的调节,可以大大缓解头痛、头晕等的不适症状。


同时,可以配合推拿、刮痧、按摩等,对一些穴位进行刺激,以缓解症状。


居家可以按揉太阳穴、风池穴、合谷穴等进行辅助缓解。


3.生活调适


生活上注意一下5点:


1. 规律为王: 即使假期,也尽量固定入睡与起床时间(误差<1小时)。稳定生物钟是大脑健康的基石。


2. 科学用眼:严格执行“20-20-20”法则(每20分钟看20英尺外物体20秒)。屏幕亮度适中,保持50-70厘米距离。晚上开启设备护眼模式。


3. 动则有益: 每天保证,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快走、游泳、跳舞)。运动释放内啡肽是天然止痛剂,更能缓解肌肉紧张。


4. 压力管理:培养低成本减压习惯:


呼吸练习:焦虑时尝试“4-7-8”呼吸(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重复数次。


微小仪式:每天15分钟“专属时间”——听音乐、涂鸦、静坐,让大脑安全放松。


表达释放:写日记、与信任的人倾诉,避免情绪积压成“痛”。


5. 饮食有节:设定手机闹钟提醒喝水(每天1.5-2升)。限制咖啡、浓茶和含糖饮料。三餐规律,避免血糖剧烈波动引发头痛。


年轻的生命不应被头痛的阴霾笼罩。这些非器质性的疼痛,恰是身心失衡的警示信号——它提醒我们关注那些
被忽视的压力、被透支的精力、被扰乱的节律


调整习惯、善用方法,让身心重回平衡轨道,青春的活力才能真正在阳光下绽放。这个暑假,愿每个年轻人都能找回清醒而轻盈的自己。




提醒:本文为医学科普,供读者参考学习,中医看病需辨证论治,如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